不久后两人便分头行动,赵和光回魔都处理MCN的事情。
双方的代理律师会帮着搞定恒基生物入股MCN公司和赵和光的股份问题。
等处理完那边的事,赵和光再回京城。
恒基生物总部定在京城,建楼买楼暂时不用考虑了。
外面买一两层改造实验室也不划算。
最终还是决定先在上清大学建个实验室,将来有自己的地盘以后再搬迁。
实验室最好也不放在市区,最终准备去安熊新区拿块地,建立实验室。
那边发展很快,又靠近京城。
公司有钱后,自然也要在京城核心区买楼,这都是后话了。
陆恒第二天又接到杨德耀亲自打来的电话,不过被陆恒推给赵和光。
这让杨德耀大吃一惊。
赵和光的名字,杨德耀自然听说过。
没想到圈子里竟然有比他动作还要快的人,而且看样子陆恒选择和赵和光合作了?
可是赵和光不是在搞网红产业吗?
怎么跑来掺和生物产业。
这是要和他当竞争对手啊!
杨德耀没有立刻联系赵和光,而是多方打听,打算得到更多情报后再找上门。
有赵和光在,杨德耀以前想过的一些手段就不敢用了。
当然也是他调查的情报不多,否则知道陆恒和有关部门的合作,打死他都不敢乱来。
他现在还以为杨明,就是陆恒最大的靠山呢。
因为经验值不够,陆恒暂时没办法启动杀手锏计划,好在字母台来到上清大学,他很快就能登上新闻。
这次宣传下来,想必能获得足够的经验值。
字母台很重视这次拍摄任务,因为收到指示,基因科技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产业。
他们甚至为了陆恒专门成立二十几人的团队。
除了来上清大学拍摄生菜项目,长期拍摄水稻项目。
还有一组团队,去了陆恒出身的贫困县。
要去采访陆恒的小学、中学、高中老师,还有陆恒的一些同学。
这架势是准备将陆恒捧成科技界新星了。
陆恒也是几天后接到同学电话,才知道他们也接到采访。
稍微想了想,陆恒就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了。
他如今才23岁,却让夏国在基因编辑上领跑全球。
这样的年轻人榜样,肯定要重点宣传。
而且陆恒还是本土培养出的科学家。
不是海龟。
说明夏国也有顶级科学家成长的土壤。
再加上近些年来,各种人才引进计划,花了大价钱从国外引进一些人才,效果怎么样不好说,反正一些人倒是端起架子。
还有人质疑,夏国的科研环境很差,回来的科学家没多久又跑了。
现在陆恒年纪轻轻,就成为国家级实验室项目主要负责人。
也算是一个标杆。
表明一个态度。
只要有能力,在夏国就能出头。
陆恒尽力配合采访团队,还讲述了一下,相关论文已经发到国际期刊,等发表成功,陆恒就将获得博士学位。
夏国大部分高校,都要求博士论文至少要发在夏国核心期刊上。
因为这方面也比较落后,更多顶级大学,都要求论文至少要发表SCI论文,最好是顶级期刊。
为了鼓励学生老师们,学校基本也会根据发表在那类期刊,发大笔奖金。
奖金最终数目也根据各领域内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按照前5%、前6%-20%、前21%-50%、后51%-100%,划分不同奖金。
可以获得数百到十几万美刀不等。
陆恒的论文如果在顶级期刊发表,至少30万以上夏元奖励。
编导得知这个消息后,有些纠结。
节目本来打算三天内播出,可陆恒的论文审核结果没下来,这部分内容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
要是审核通过发表顶刊,陆恒就成了博士,研究成果也算得到国际认证。
宣传效果自然更好。
最终他请示后,对陆恒说道:“陆同学,我们节目将在三天后播出,如果这三天你得到论文审核消息,一定要立刻告诉我,可以吗?”
“行,我到时候发你微讯。”陆恒答应道。
他其实也想好事成双,到时候获得的经验值也许会更多。
论文在陆恒拿到官方审核机构的各种检测数据后,就被陆恒完善,然后交给杨明院士审核发出去了。
按照那边一般效率来算,估计两周时间以上才能出结果。
这次由杨明发出去,可能更加受重视,也许结果出来得更快。
陆恒将论文发到了《自然》上,三大顶刊的另外两本《细胞》《科学》其实也适合,最终在杨明的建议下,还是发给《自然》。
关于期刊选择,陆恒猜测和国际形势也有些关系,当然也可能是杨明和那边关系亲近一些。
而且这篇论文,是对植物的基因修改的成果,陆恒的论文又隐藏了关键的L聚合酶。
也就是说,这是一个他人无法重复的实验项目。
简单点说这篇论文像是个宣传广告。
告诉大家,我把生菜改造成这样子了,大家快来看看。
杨明觉得,有可能会以短讯的形式刊发在《自然》上。
就算期刊的编辑眼瞎了,也肯定可以发表在《自然》的子刊《自然生物学技术》期刊上。
影响因子也非常高,算是顶尖的那一批。
以论文质量来看,还成不了封面文章。
如果是L聚合酶的论文,那自然无视各类条件,任何期刊绝对的主打论文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