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0章王满银的新机遇
前两天,王满银两口子大致算了一下账。刨除各项成本后,今年自家作坊一共挣有六万多块。当然日常断断续续花出去不少,目前他们手头仍有五万块整钱。
另外就是一些硬币,零零碎碎能有十多斤。
正是因为挣到钱,王满银才会给工人发那么多东西。
还有从他家开炒货作坊起,毛蛋和郭卫东就一直跟着做事。两人也算元老之臣,这几年更出了不少力气,自然不能亏待。
最初王满银准备一人发一千块红包,其余工人一人发一百块。
不过思前想后,打消了这个想法。
主要怕过于惊人了!
即使如此,作坊二十多名工人的待遇也引得十里八村村民羡慕不已。
一个月干满最少有六十块收入,一年就是六百多块。即使原西县那些国营企业,普通工人也没有这么好的待遇。
每次王满银去街上赶集,都会有熟人拦住打探招工的事情。就连前不久小舅子少平结婚时,同样有亲戚询问。
问的人太多,王满银只能打着哈哈,并不敢应承下来。
具体招工的事情,还要等过完年再说。
不过现在工人们很满意……领完工资和年货后,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这会儿刚十点,距离下班还有一个多小时呢。不过最后半天了,王满银没打算让人熬时间,准备说几句吉祥话就宣布放假。
结果没等他有动作,就听到外边一个急切的声音大喊道:“王满银,王满银,赶紧出来,我是杨高虎!!”
声音之大,只震得作坊窑洞内众人耳朵嗡嗡。
王满银赶忙出门,随即惊讶道:“杨乡长,你咋来了?!”
只见对方正推着自行车,冲自家场畔方向喊话呢。
“你没在家,有急事儿……”说着话,杨高虎把自行车扔到路边,掉头大踏步跑到作坊场畔上。
王满银才注意到,大冬天的,这人脑门上全是汗珠子。
“你快点收拾一下,刚接到县里打的电话,高老……高老打算来你家炒货作坊参观,马上就到!”杨高虎根本没废话,急急开口道。
“高老,哪个高老……难道是他老人家?”王满银吓一跳,声音也变样了,心里噔噔直跳。
说起高老,本县高家园公社高店则村人。老人家少年参军,抗战时成为指挥员,后来去了京城工作。
作为原西县走出来的人物,高老一直非常重视家乡发展。几年前,他就曾返回黄原地区做调查,还重点关注了原西县。
在那次接待时,县里革委专门成立“接高老办公室”,设立有接待组、膳食组、联络组、交通组、保卫组。为此闹出不小动静,连石圪节公社的“红烧肘子专家”胡得福也被临时抽调去县食堂帮厨。
只是高老对这些举动很不满意,狠狠将苗凯等人训斥一通。而后,他更招来自己当年的一些老部下,从他们口中了解原西县农村最真实的情况。
离开时,高老说过几年还会回来的。
难不成,真回来了?
“就是他老人家。”
杨高虎很肯定的点头,证实猜测没错。
“我记得高老是高家园乡人,应该去老家才对,怎么跑咱们石圪节来了?”王满银震惊之余,奇怪的问。
杨高虎脸上露出几分自豪:“原西县十几个乡,就咱们石圪节工作比较出色,罐子村早些年可被评为先进的。还有你家作坊,在黄原地区都有名号。”
解释完,他又叮嘱道:“别废话,你赶紧换套新衣服,穿上皮鞋,将自己打扮的精神一点。我现在去村里通知王满囤……高老的车子马上到。你让工人们做好准备列队欢迎。”
高老来的太突然。乡里也是临时得到通知,根本来不及做更多准备和布置,只能由杨高虎亲自赶往罐子村交代。
“明白了。”王满银点点头。
说白了,这次众人想让高老看到原西县工作的亮点。
不过迟疑一下,他拉住对方道:“听说高老讨厌弄虚作假,我感觉自然一点好,不用穿新衣皮鞋,就以农民形象示人。另外,让工人们继续干活,看起来更真实。”
“这个……”杨高虎觉得这话挺有道理。
犹豫一下,他点点头,指派一个工人去村里通知王满囤,自己则留在作坊检查。
就这样,众工人又忙乎起来。
杨高虎刚检查完,就看到村头方向有两辆中型面包车出现。
他当即一个机灵:“来了!”
“来了……”王满银同样觉得口干舌燥。
前世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小农民,见过最大人物就是大学里的校长。
这一世,王满银倒认识了田福军和白明川。不过因为种种原因,王满银心中虽然存着敬畏,但大致能够做到平等交流。
现在,可是高老。
他心思急转,不由得深呼吸。
面包车停稳,先从里边走出几个身形魁梧的年轻人。跟着是刘根民,以及县里和地区的工作人员。
在其中,王满银还见到白明川和田福军的身影。
他有点无语:以两人的身份,肯定事先知道高老要来罐子村,为什么不提前打个电话,让自己能有个心理准备。
或者,对自己很有信心?
王满银和杨高虎对视一眼,慌忙走下场畔。
两人并没有贸然靠近,而是在外围停下脚步。
“高老,这就是我给您提起的农民企业家王满银。他创办的‘六只松鼠’炒货销售非常火爆,目前已经卖遍整个黄原地区。我当年曾在罐子村当过驻队干部……”这时,白明川主动开口介绍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