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奏结束,张晓将他对陈曦那浓浓的感情融入了歌声之中,缓缓的张嘴发声......
“雨过白鹭洲柳恋铜雀楼。
斜阳染幽草几度飞红。
摇曳了江上远帆。
回望灯如花未语人先羞。
........”
熟悉的伴奏,熟悉的歌词,熟悉的曲调,慢慢的直播间里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听出了这首歌到底是哪一首。
“我去,《倾国倾城》呀,难怪晓哥要选这首歌唱给曦姐听。”
“回望灯如花,未语人先羞,说不定是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,琵琶声停欲语迟嘛。”
“确实非常的贴切,尤其是配上曦姐那倾国倾城的容颜,完美!”
“心事轻梳弄
浅握双手
任发丝缠绕双眸
所以鲜花漫天幸福在流传
流传往日悲欢眷恋”
......
所以倾国倾城不变的容颜
容颜瞬间已成永远
此刻鲜花漫天幸福在身边
身边两侧万水千山
此刻倾国倾城相守着永远
永远静夜如歌般委婉
回望灯如花
未语人先羞
心事轻梳弄
浅握双手
任发丝缠绕双眸
所以鲜花漫天幸福在流传
流传往日悲欢眷恋
所以倾国倾城不变的容颜
容颜瞬间已成永远
此刻鲜花漫天幸福在身边
身边两侧万水千山
此刻倾国倾城相守着永远
永远静夜如歌般委婉
永远静夜如歌般委婉”
来时万缕弄轻黄,执子之手愿与子谐老,红姻翠雾罩轻盈,飞絮游丝无定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脸慢笑盈盈,相看无限情,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人面只今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
漫山遍野的鲜花,绝世容颜的佳人,张晓眼神中充满了无限的浓情爱恋,很庆幸自己遇到了陈曦。
原本孤苦无依的普通打工人,得遇两个聪明伶俐的小伙伴,又在偶然又必然的幸运时刻,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人,没有什么彼此是唱的这首歌更能衬托他那满满的幸福了。
陈曦与其说是沉浸在张晓的歌声中,更不如说是被张晓拉入了他构建的那个幸福美满的画境之中。
以前她听父母唱过这首歌,不过那时候一心学业的她,哪有时间去听什么歌呀,但此时已经完全不用去特意明白歌词的含义了,张晓已经将她直接带入了这种画面中。
一首歌很短,但是对陈曦来说却是非常的长,哪怕歌声消失,音乐停滞,她仍然觉得这首歌好像有一辈子那么长一样。
‘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’也许曾经说的是那战友之间浓浓的战友情以及约定,但是现在更多的是用在浓情蜜蜜的恋人之间。
毕竟,诗文出处《国风·邶风·击鼓》击鼓其镗,踊跃用兵。土国城漕,我独南行。从孙子仲,平陈与宋。不我以归,忧心有忡。爰居爰处?爰丧其马?于以求之?于林之下。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于嗟阔兮,不我活兮。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。
所以从全文看,显然是战友情,后来被用成表示爱情,光是诗经里,这不是个例,还有: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,这个被用的和原先的意思简直是大相径庭。
然而,不管是哪种,这其中蕴含的情谊,是令人艳羡的。
牵起你的手,陪在你身边。
伴你一生,随你老去。
这是何等令人向往的美好啊。
再者说,张晓觉得没有唯一答案,两种场景都可以我觉得,就像苏轼的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有的人总要固执地说那不是爱情,那是兄弟情,而他觉得,在日渐更新的时代,这句诗可以从爱情,兄弟情,亲情,这些层面去解读,更加可以上升到苏轼的博爱天下之情,不局限于一家一户,不能固化思维。
曲罢人未走,陈曦那充满依恋的眼神中,已经完全被张晓的身影给填满了,在他唱完歌之后已然那啥去了......
呼吸快停滞了?两人完全不在乎!
几十万人透过网络在看?两人更是不用在乎!
此时......
一切的矜持已经完全顾不得了,只需好好享受当下这个幸福时刻就可以了。
张晓在庆幸自己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,陈曦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。
哪怕是在远处欢快玩耍不明白这里是什么情况的两个小家伙,如果不是遇到张晓这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人,它们的未来也是不可知的。
经常有人说,人生里遇到爱不难,但很难遇到懂。爱你的人会用他喜欢的方式,或者是他觉得对你好的方式去爱你,却常常会忽略了你真正想要的东西。
许多时候,他会准备惊喜,很用心的照顾你的心情,可你还是觉得不开心,这就是因为他并没有走进你内心深处去了解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,也不能理解你许多事的初衷,经常会给你很多不好的感受。
记得有这样的一句歌词:是我想太多,总这样说,但你却没有真正心疼我。这句歌词里,用另一个角度去看,就是他虽然知道你有怎样的心情,却只是觉得你是在想太多,没有去想你为什么会想太多,也没有去想办法让你停止去想太多。换作一个懂你的人,他知道你担忧什么,从而不会去做什么,他会做让你放心的事情。
一生中能遇到一个懂你的人,是前世修来的福气,为什么要这样说呢?想来你也能明白!你喜欢苹果,你会感激给你苹果的人,你不会对那个说为你好然后送了很多橘子给你的人有多开心的表情。他给你的,并非你想要的,带来的就是不愉快了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